性意识是一种“光谱现象” — 有关性取向的解读

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有关“光谱”这一词,它用于表达从色彩到心理健康不同领域。那么,当“光谱”用于表达人类性别与性意识 (取向)时,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呢?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于“性认同”“性取向”的深入探讨, “性光谱”学说更有助于我们的自我认知,真正了解你我的“性别身份”。同时,借助“光谱学说”,为科研人员与性教育家们向大众普及“性别与性意识(取向)”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什么是“光谱”?

首先,这里所说的“光谱”是一种工具(如图所示),用于表达二元性别的划分。譬如说,从这一性别光谱图可见(不同于性取向),位于图两端分别代表男、女性别,而位于图中心位置的属非明确男女性别的人,即“非二元性别者”。

金赛量表

其中最具影响力是“金赛量表”。这是由美国生物学家及性学家阿尔弗雷德·金赛 于1948年制定了一个评价性取向的度量——金赛量表,尝试用 0-6 代表人的性取向定位。0 代表完全的异性恋,6 代表完全的同性恋,3 代表双性恋, X代表无性恋。

作为早年权威性取向心理测试工具之一,改变了人们对于性取向的看法,时至今日,仍就对此有着不同的观点。

虽说“金赛量表”是有较大影响力的性取向度量,但仍受到社会不同人士的质疑,有人认为该量表并不适用于现今社会的性别认同与性取向认定。例如,酷儿性学教育学琳赛·阿梅尔指出“金赛量表”对于异性恋同性恋的评定过于“两极化”,并未将同性恋和异性恋以外的人群纳入在内,对于“无性恋”的界定过于草率。

“金赛量表”上只是单一的列出了“无性恋”(其实这是一个大类),不乏有性倾向于双性,而非单一性倾向的,阿梅尔称。

其他量表

性别光谱不仅用于性别与性取向的界定,同时也可用于测量浪漫取向 (吸引力)(无性恋、无浪漫情节、灰色地带之类。)同时还有些特定人群,俗称“性怪癖光谱”。

SSASE宣传机构创始人佐伊·惠特尼透露,“常见性怪癖一方是性受虐者,而另一方是施虐者,还有另一类是双方可以角色互换”。

据惠特尼表示,有这类性怪癖人群,是指不同的人或人物关系在性别光谱中扮演不同角色。 一类人偏向于受虐方,一类人更偏向于施虐方。

同时惠特尼又指出,透过“性别光谱”可以让我们了解人类性别多个层面, 因为他们代表了每种可能的性别,性取向,性吸引力与性表达。这点至关重要 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都在不断地明确自身的性认知,借助性光谱可以帮助他们去界定,尤其针对非二元性别者。

为何很重要?

性别光谱显得尤为重要,因为世间对于人类性别的认定不仅仅是男与女的两个极端。 为了更好地理解性别与性取向的问题, 不妨用“你我偏爱某种食物”为例——譬如,一种说法是喜爱西兰花的:“我爱吃西兰花”;另一种说法是“我不爱吃西兰花”。可能你属于这两类人的一种,但仍有不少人是处于喜爱与不喜爱之间的,或许他们会偶尔吃西兰花,或者就喜欢吃蒸西兰花或吃配有西兰花的披萨。那对于这类人群,我们就不能单纯性把他们归类为喜欢或不喜欢这两类中了。

同样,该理念也适用于人类的性别与性取向问题——人类是较复杂的高等动物,不能只以简单地“二元性”概念来界定。

与此同时,有源源不断的光谱出现。创造新的光谱来帮助我们去定义并清晰地认知我们的性别认同。

Next
Next

澳洲大学special consideration申请